呼吁油电平权,坚持多能源路线确保中国汽车产业稳定向前
11月12日,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在重庆发表讲话,向业界提出三点建议,其中第二点是:“坚持稳妥转型,要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,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,激发传统能源汽车和内燃机产业发展活力,实现高水平转型升级,以更高站位、更大格局、更为理性地看待产业变革与市场竞争,立足市场实际需求,推出更多技术过硬、质量可靠的汽车,坚决抵制内卷式恶性竞争行为,不断强化行业自律、维护风清气正的市场环境。”
“不能放弃燃油车”是对郭司长讲话简单直白的普遍解读,也更符合党的二十大精神。
二十大报告强调,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,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;还提出要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。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,坚持先立后破,有计划有步骤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。”我国新颁布的《能源法》第一条就有“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”的规定。
问题导向,系统观念,积极稳妥,立足资源禀赋,先立后破,不应只是推动能源革命、提高能源行业现代化治理水平的五项基本原则,也应是推动汽车百年巨变、提高汽车产业和汽车社会现代化治理水平的思想基本原则。
今年纯电动车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市场都处于相对不利的局面,而装配内燃机的节能车型成为市场主力。中国企业要踏踏实实地在内燃机研发方面下功夫,缩小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,才能在海外市场实现“超车”。
纯电动车出口连续数月下滑的同时,燃油车车型出口呈现稳步增长势头。数据显示,10月份,传统燃料汽车出口41.4万辆,同比增长13.6%;插混汽车出口为2.4万辆,同比增长1.6倍。
中国企业出海的步子越迈越大,要在海外市场实现“超车”,不仅要发展纯电动汽车,也要发展内燃机车型,才能真正缩小与国际知名品牌的差距,在海外市场争出一席之地。
其实早在2023年2月份开始,全国乘联会就向政府部门提议,考虑合并“蓝牌”与“绿牌”,并且“预计未来两年就将成为现实”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也多次提出“油电同权”的观点,认为这不仅体现了对燃油车使用者的公平,也有利于汽车市场的整体稳定。
尽管纯电车正逐步成为市场焦点,但燃油车仍然具备许多显著优势,在广大用户中占据重要地位。这些优势贴合车主们的实际用车需求,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、气候条件复杂多变的国家里,燃油车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。
电车颠覆油车还未到拐点,购买燃油车的消费者依然占大部分:据乘联会数据,10月纯电动批发销量77.6万辆,同比增长32.7%,环比增长7.7%;10月狭义插混销量47.2万辆,同比增长116.0%,环比增长19.5%;10月增程式批发12.1万辆、同比增长53.9%,环比增长4.9%。10月新能源批发结构中:纯电动57%、狭义插混34%、增程式9%,2023年10月为纯电动66%、狭义插混24%、增程式9%。2023年全年新能源批发结构中:纯电动69%、狭义插混23%、增程式8%。可以看出,当前虽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走高,但纯电车的份额占比正在走低,整体来看,更是远低于带内燃机的车型(燃油车、插混、增程式等相关),或者说与发动机相关的产品,在市场上还是主流。
我国幅员辽阔,对消费者而言,燃油车仍有着无可替代的价值:在寒冷或炎热的天气条件下,燃油车的性能相对较为稳定,特别是在一些极寒地区,燃油车的适用性更强。此外,对于经常进行长途旅行或对出行时间有较高要求的消费者来说,燃油车的续航能力和加油的便捷性使其更能满足需求。
目前是选择优秀燃油车的最佳时机:如今燃油车的购车门槛大幅降低,8万元就能买到顶配飞度,15万就能买到热门的合资B级车,确实是选择优秀燃油车的最佳时机。同时如果把车价、油价、保养、保险之类的都算上,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,买燃油车的购置、使用成本,并不一定会比PHEV或纯电车型高。
值得注意的是,纯电车与传统油车并非简单的替代关系,而是并存与互补的关系。随着纯电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,未来汽车市场的格局可能会进一步发生变化。但就目前而言,燃油车在特定领域和细分市场中的优势地位仍将长期存在。
中国汽车出海既要面临品牌国际化的考验,也要面对国外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,一味复制国内价格战的经验是行不通的。发展多能源路线,是中国汽车品牌“向上走”“向外走”的必由之路。
从全球视角来看,据乘联会数据,2024年1-10月,全球汽车销量达到7421万台,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07万台,占全球汽车市场的19%,但仍有81%的市场属于燃油车及其衍生车型。这表明燃油车,或者说与发动机相关的产品,在市场上还是主流。此外,按照行业普遍预计,我国将迈向混动(插电式混动、增程式混动、其他混动)、纯电和油车共存的多能源结构的时代。
当然,油电同权不是油电对立,是站在汽车行业角度的思考,不是企业角度的托词。
在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背景下展望未来,我们正在迈向多能源结构的时代。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纯电车销量占汽车总销量约22%,到50%尚需时日。
在纯电车占 50%时建议“油电同权”是对未来发展方向的呼吁,把选择权交给市场,并不是针对纯电车的攻击,更不是鼓动现阶段的油电对立。从节能减碳和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,去年电力结构火力发电占了69.9%,其中煤电是绝对主力,电力系统的节能减碳仍然任重道远。